首页

吃女王黄金圣圣水的视频

时间:2025-05-25 05:46:58 作者:记者手记|在大阪世博会感受多彩中国 浏览量:32543

  中新网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 高凯)《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日前在北京正式发布。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原司长李高,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许浩进行会议致辞。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碳中和研究院减污降碳协同中心主任王灿教授介绍了报告的亮点和主要发现。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实现《巴黎协定》下把全球温升控制在2℃甚至1.5℃以内的目标,各国纷纷提出碳中和目标,谋求零碳转型。截至2023年9月,全球已有150多个国家作出了碳中和承诺,覆盖全球80%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GDP和人口。为识别目前全球碳中和进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加速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实现公正转型,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环境学院在腾讯及众多专家的联合支持下,编写了《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报告系统评价了全球197个国家在碳中和承诺、低碳技术、气候投融资、国际气候合作等方面的进程,为推动各国深化碳中和转型、弥合全球碳中和进展与《巴黎协定》温升目标的差距提供了重要信息和参考。

  贺克斌在致辞中表示,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全球各国必须团结协作、共同应对。清华团队发布的《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对全球197个国家的碳中和进展进行了系统的评估,评价了全球各国在承诺、技术、资金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实际进展。他指出,这份报告为推动各国加强碳中和行动、实现《巴黎协定》温升的控制目标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议。

《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发布。发布方供图

  《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的领衔作者王灿介绍了该报告的亮点和主要发现。本报告旨在破除当前碳中和进展盘点中的“唯目标论”,以“目标-政策-行动-成效”的综合视角,对全球碳中和进展进行全面评估。该报告对169项指标进行追踪,覆盖了全球197个国家,探讨了各国在碳中和目标、技术、资金和国际合作等关键指标上的表现,并独创性地生成了1500余种代表不同公平原则的碳排放空间分配方案,用以评估各国碳中和目标与各种分配方案间的匹配度。报告指出,各国纷纷出台碳中和承诺,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各有千秋。当前行动距全球目标所需仍有差距,不同原则下各国弥合差距所需要的努力存在显著差异。报告强调了能源是碳中和进展最为显著的领域,但仍面临巨大挑战,当以碳排放强度为衡量碳中和成效的指标时,全球多数国家均需要加速脱碳进程。报告认为加速碳中和进展,需要“行胜于言”,各国应加强区域和行业层面的碳中和目标出台,并推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国际合作,以便支撑全球和国家级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完)

【编辑:陈文韬】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八根或十根的竹竿,由持竿者随着“开、合、开、合、开开合”的节奏相互碰撞,舞者则要随着节奏来回跳跃躲避,避免竹竿夹到自己的脚。当两位持竿者相视一笑时,舞者就要小心了,这意味着他们敲击竹竿的节奏会渐渐加快,伴随越来越快的敲击声与大家的喝彩声,心跳也渐渐加速,此时就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完成这项趣味十足的挑战了。

中国首个离岸式人工岛机场航站楼开工建设

根据多年来在华研究和文化访问的所见所闻,汪德迈在已出版多部影响广泛的中国学著作基础上,又撰写和出版了一批学术新著,包括《中国教给我们什么》《中国文化思想研究》《跨文化中国学》《中国文学,非凡的文学》等。他在书中谈道:“西方正在认识中国,但还没有认识到中国举世无双的贡献。”

重庆暴雨引发严重内涝 武警官兵展开救援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对人类社会的现代化理论和面临的发展与环境相容性问题进行了科学反思,蕴含着重大理论价值。一方面,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传承和创新,将生态环境纳入生产力范畴,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另一方面,将生态环境等要素纳入生产函数,拓展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路径,将生态系统作为经济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千百年来人与自然关系规律性认识的科学总结和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认识的理性升华。

中国代表敦促有关国家取消一切单边制裁

“此前我们通过研发打造出‘以塑代钢’的复合新型材料,被广泛应用到新能源汽车零配件领域,广受市场青睐。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开展引领型技术攻关,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创新赛道,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李锐表示。(完)

港澳各界举办丰富活动迎国庆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培育竞争新优势。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融合,我国原有的比较优势减弱,出口贸易产品成本不断提高,迫切需要从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比较优势转向以核心技术为基础的竞争优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新赛道上,我国已经取得一定发展成就,积累较多发展经验,具备较好的基础和条件,需要进一步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在已有优势的基础上形成竞争新优势。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要求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从而提升产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